English
English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营养与健康 >长期食用有害健康?打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3大误区
长期食用有害健康?打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3大误区
时间:2023-11-02
作者:金康普
阅读 55次

微信图片_20231102155710.jpg

近日,关于“阿巴斯甜(人工甜味剂)可能致癌”的新闻充斥网络,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问题,又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。

 

在大众的眼中,食品添加剂似乎一直是个“反派角色”,人们往往认为:长期食用添加剂有害健康、人工合成的添加剂不安全、不含添加剂的食物更健康,更有甚者,还有人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当成合法的添加剂。

 

事实真的如此吗?

 

误区一:长期大量食用添加剂有害健康

 

“长期大量食用有害健康”,这种说法更适合已确定毒性的物质,比如砒霜。

 

而合格的食品添加剂,都经过了世界各国卫生机构的严格检测,其使用范围和剂量都要遵循严格的标准。

 

在当前的科学检测条件下,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本身就对人体无害,更有严格的剂量限制,只要是正常食用,很难对人体产生长期危害。

 

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,不断进步。

 

 

误区二:天然来源比人工合成的更安全

 

崇尚“天然”和“有机”是消费水平提升的标志,这样的观念也很容易被移植到对食品添加剂上。

 

凡是大规模生产的食品添加剂,都依赖于人工生产、合成,只从天然动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添加剂,根本无法满足生产商品的需求。

 

某网红气泡水就称其产品使用的是“天然代糖赤藓糖醇”。事实上,大规模生产赤藓糖醇通常使用化学合成、微生物发酵法,这两种方法都并非“天然提取”。

 

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罗云波表示,这种想法可能与人们普遍存在的“化学恐惧症”有关,但不论是天然来源,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,都是化学物质,在管理上也是一视同仁:用同样的方法和准绳去评估其安全性。

 

 

 

误区三:“0添加”“0防腐剂”更安全

 

许多食品宣传“不含防腐剂”,这样真的就安全、健康吗?

 

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,不让细菌和霉菌在食品中产生毒素。防腐剂只要在规定使用量下添加,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

 

如果储存期较长的食品中没有防腐剂,就很容易被细菌污染,反而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。

 

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,“0添加”“0防腐剂”是典型的恐慌营销,利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和不信任,反过来进一步强化“食品添加剂有害”的认知。实际上,“0添加”“0防腐剂”并非更安全,有时还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作用,可能对其他产品形成污名化和不正当竞争。

 

 

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一环,它为食品的加工、保鲜、提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可以这么说,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,我们将不可能如此方便地获取食物。

 

人类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,标准的更新,品种的迭代,都代表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。